最新動態

廣東38項目獲2017年度國家科技獎

發表日期:2019-03-29 05:34:03 作者: Ellen 標籤: 分類:

(原標題:廣東38項目獲2017年度國家科技獎)

廣東38項目獲2017年度國家科技獎

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 新華社發

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揭曉啦!廣東共有38項牽頭及合作完成的重大科技成果獲獎。其中,牽頭完成了4項國家技術發明獎,6項國家科技進步獎。其中,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南方電網公司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李立浧主持完成的“特高壓 800kV直流輸電工程”拿下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實現廣東省牽頭完成特等獎項目“零的突破”。

南都記者從廣東省科技廳了解到,2017年度廣東共有38項牽頭及合作完成的重大科技成果,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其中,國家技術發明獎10項,4項由廣東省牽頭完成。國家科技進步獎28項(含專用項目兩項),6項由廣東牽頭完成(含專用項目1項)。由第一完成人牽頭完成特等獎1項。參與完成特等獎1項。牽頭完成一等獎1項。據介紹,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是一項全世界公認的,我國領先於世界的技術。目前,隻有我國全麵掌握這項技術,並大規模應用在工程中。該項目推動我國能源領域高新技術“走出去”,先後成功中標巴西的兩個項目,實現特高壓直流技術和設備的雙輸出。

除了特高壓項目,在廣東獲得的28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中,還有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李中主持完成的“南海高溫高壓鑽完井關鍵技術及工業化應用”、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饒宏主持完成的“特大型交直流電網技術創新及其在國家西電東送中的應用”、暨南大學葉文才主持完成的“中藥和天然藥物的三萜及其皂苷成分研究與應用”、廣東省人民醫院吳一龍主持完成的“肺癌分子靶向精準治療模式的建立與推廣應用”等4個項目。廣東均為第一完成單位或第一完成人,這些項目不僅具備各專業的創新點,而且已發揮出較好的經濟社會效益。

此外,廣東獲得的10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中,有4項由廣東省科學家主持完成,分別為華南農業大學羅錫文院士等完成的“水稻精量穴直播技術與機具”、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鄭海榮等完成的“超聲剪切波彈性成像關鍵技術及應用”、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康飛宇等完成的“高性能鋰離子電池用石墨和石墨烯材料”和深圳大學邢鋒等完成的“建築廢棄物再生骨料關鍵技術及其規模化應用”。

鏈接

廣東8所高校12個項目獲獎

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三大獎出爐,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華南農業大學、汕頭大學、南方醫科大學、南方科技大學、深圳大學等廣東省內8所高校榜上有名,牽頭及合作完成的12個獎項獲獎(部分獎項由幾個大學合作)。

教育部數據顯示,全國113所高等學校作為主要完成單位獲得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三大獎通用項目157項,占通用項目總數216項的72.7%。其中,64所高校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的獲獎項目數為114項,占通用項目授獎總數的52.8%。

經南都記者統計,包括與其他高校合作項目在內,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南方醫科大學等3所高校各有3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華南農業大學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項,汕頭大學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1項,暨南大學、南方科技大學分別有1項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深圳大學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

汕頭大學、香港大學聯合病毒學研究所管軼教授團隊與浙江大學、中國疾控中心等單位合作,“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為代表的新發傳染病防治體係重大創新和技術突破”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汕頭大學作為主要完成單位,負責H7N9等新發傳染病的溯源、進化及致病性、傳播性等風險評估。該獎項實現全國衛生係統以及廣東科技界在該成果級別上零的突破。該團隊研究成果與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預防控製所舒躍龍團隊建立的流行病發現體係、浙江大學醫學院李蘭娟院士的臨床醫學創新體係三者結合,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新發傳染病防治體係。

水稻精量穴直播技術與機具項目是華農首次斬獲國家技術發明獎。該成果以高產高效為目標,創新提出同步開溝起壟穴播、同步開溝起壟施肥穴播和同步開溝起壟噴藥/膜穴播的“三同步”水稻機械化精量穴直播技術,發明水稻精量水穴直播機和水稻精量旱穴直播機兩大類共15種機型,創建了“精播全苗”、“基蘖肥一次深施”和“播噴同步雜草防除”的水稻精量穴直播栽培技術,在國內26省(市、區)及泰國等6國推廣應用,研製的水稻精量穴直播機已轉讓生產並形成係列產品。

獲獎項目

特高壓 8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

中國在特高壓領域終於掌握話語權

“國外沒有的東西,中國能不能搞,敢不敢搞?”“特高壓 8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第一完成人南方電網公司專家委主任李立浧說,中國電力工業走到現在,必須要靠自主創新,在核心技術、標準上擁有話語權,才能在世界電力行業中有一席之地。

“原來我們國家的 5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技術需要從國外引進,在實踐過程中遇到各種技術壁壘,因此我們決定要研究突破 800千伏直流輸電技術,實現我們國家在這個領域的真正主導權。這個特等獎正是因為國家需要而取得的重大突破。”李立浧表示。

特高壓 800kV直流技術麵臨特高壓、大電流下的絕緣物理特性、電磁環境、設備研製、係統控製等四大挑戰和難題。以外絕緣技術為例,雲廣特高壓跨越滇、桂、粵三省區,線路長度1400多公裏,超長距離麵臨重汙穢、高海拔、重覆冰等複雜環境,常規的絕緣材料無法滿足特高壓直流的安全運行要求。

李立浧結合自身數十年在直流工程建設運行的豐富經驗,創新提出重點從材料上突破,采用矽橡膠複合絕緣材料的技術路線,帶領科研團隊廣泛搜集國內外的運行數據及資料,開展方案論證與研究,最終力排眾議確定矽橡膠複合絕緣是雲廣工程的最佳選擇。

李立浧介紹,通過160多家單位聯合攻關,攻克了設備研製、係統控製等係列難題,在世界首次研發13大類73種主要電氣設備,形成國家標準54項,行業標準38項。從引進到消化吸收,再到創新引領,中國在特高壓領域已完全擺脫了西方的技術封鎖,掌握了話語權。

目前,我國在運在建特高壓直流工程14項(12項在運、兩項在建),累計換流容量2 .2億千瓦、線路長度2 .5萬公裏,總輸電能力11060萬千瓦,輸送電量中80%以上為清潔能源,將成為我國清潔能源運輸的主幹線、大動脈。

項目的成功,推動我國能源領域高新技術強勢“走出去”,為全球能源互聯提供中國方案。南方電網的特大型交直流電網技術項目屬於國際首創,成功開辟出交直流並聯電網遠距離大容量輸電技術道路,確立了我國在世界大電網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

超聲剪切波彈性成像關鍵技術及應用

肝硬化乳腺癌確診率提至90%以上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簡稱深圳先進院)鄭海榮研究員領銜的超聲團隊憑借10年的學術與產業化積累,完成的“超聲剪切波彈性成像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獲2017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這是深圳先進院首次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國家科學技術獎。

超聲彈性成像是用於測量生物組織力學參數的第四代超聲成像技術,鄭海榮研究員領銜的先進院醫學成像科研團隊在超聲輻射力理論、彈性成像方法、信號處理與成像技術和臨床應用等方麵實現創新與突破。該項目第一完成人鄭海榮說:“項目難點一方麵在於如何實現超聲波縱波調製在生物組織內形成剪切波,我們利用超聲陣列換能器形成強梯度聲場,產生局域強輻射力從而誘發生物組織的震動剪切波。難點二是在於在生物組織內微米級剪切波微形變和快速衰減中實現對剪切波的超聲電子信號高速精準捕捉測量,進一步得到清晰的生物力學參數分布圖像,從而為疾病診斷提供依據。”

鄭海榮介紹,超聲剪切波彈性成像設備目前臨床上主要是用於肝髒和乳腺疾病的早期篩查和診斷。傳統B超成像檢測肝硬化的敏感性差,檢測乳腺癌的特異性不足,隻有50%-60%,造成大量誤診漏診。而超聲彈性成像技術實現定量測量人體組織的生物力學參數,這個參數與病變進程關聯密切,通過相關產品的臨床推廣應用及中華醫學會多中心臨床研究,基於彈性模量這個測量指標建立了無創檢測肝硬化和乳腺腫瘤診斷的方法,診斷準確率可達90%以上,“以無創的定量彈性成像新技術代替了活檢穿刺,既減輕了患者的創傷痛苦,又降低誤診漏診、贏得治療時機,節省了醫療費用。”

在臨床應用方麵,中華醫學會超聲醫學分會腹部學組副組長、深圳市人民醫院超聲科主任徐金鋒教授使用該超聲剪切波彈性成像儀器已有兩年多時間。他說:“大量乳腺腫瘤在常規彩超中聲像圖不典型很難判斷良惡性,可能誤診為良性或漏檢,錯過最佳治療時間。該技術大大提高我們診斷一些肝髒、乳腺腫瘤的準確性,既減少了患者良性病變不必要的損傷,避免過度穿刺;也減少了惡性腫瘤漏診的可能性,為患者贏得寶貴時間。”

采寫:南都記者 陽廣霞 賀蓓 張興旺 實習生 鍾爽 通訊員 粵科宣 藍望 餘珊燕 方瑋

薑天海 馮春

(原標題:廣東38項目獲2017年度國家科技獎)

本文來源:http://news.163.com/18/0109/05/D7MFN4JV00018AOP.html

合作媒體:| 美體 | 健身 | 塑形 | 美容 | 髮型 | 護膚 | 香水 | 健康 | 疾病 | 食品 | 情感 | 星座 | 祝福語 | 服飾 | 搭配 |

將本站分享至:

Copyright © -Hilarious-Delicacy Moment- All Rights Reserved.